很多人都熟悉的《康定情歌》里面的这段歌词:“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月亮弯弯康定溜溜的城哟”。很多人认为这个词里面所描述的美丽的康定城、英武的康巴汉子属于四川省,也有很多人认为属于云南省,还有很人认为属于西藏自治区,其实都不是,是属于一个叫做“西康”的省份。
西康省的地理位置在于云贵高原、青藏高原、川西盆地的过渡地带、山川密布、峡谷纵横,即“西高东低,山河相间”,居住着数十个少数民族,风光旖旎、民风淳朴。年西康省政府在康定正式宣告成立,从建省方案的提出到最后建立历时30多年。年西康省被撤销,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那么西康省的建立、撤销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1.西康省的特殊地理位置
西康省东部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分界,也就是平原地形向山脉地形的过度地带,位于横断山脉的东麓、四川盆地西缘,当时管辖的雅安、康定,凉山都集中于此。中部平均海拔已经上升到多米的横断山脉,怒江、金沙江、澜沧江于其间平行奔腾,形成闻名于世界的三江并流奇观,西部为高峻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汹涌的雅鲁藏布江,人迹罕至。
由于此处河流较多,山川密布,受怒江、金沙江、澜沧江与雅鲁藏布江等大河冲刷导致山体掉落、崩塌,形成众多低山隘口,这些隘口逐渐成为藏族先民与汉人沟通的重要通道,逐渐形成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茶马古道”,西康省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西通藏区、南达云贵,东抵川陕,对控制青藏高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清朝时就花费了很大的精力经营西康。
2.清朝经营西康
清朝末期可谓内忧外患,资本主义国家对边境一直虎视眈眈,微弱的清朝统治者对西康地区的控制程度有限。由于此处少数民族聚居,加上殖民势力的教唆,导致西南地区叛乱、冲突频发。为维持“康区”稳定,防止英国等殖民势力的蚕食。建昌道赵尔丰向四川总督锡良呈上了著名的“平康三策”。
第一策是整顿治理西康与四川边境的少数民族地区;第二策是力主改土归流,并将西康地区设为行省;第三策是开发西康地区,联川、康、藏为一体,四川、西藏和西康各自建省,并仿效东三省总督,设立西三省总督。
赵尔丰的意见被朝廷采纳,开始筹建工作,赵尔丰担任四川总督后,傅嵩秋担任川滇边务大臣。因为“康”属于“藏区三部”中的最西部,故将省名定为“西康”,但是辛亥革命爆发之后,赵尔丰被杀害,清朝统治者已经没有能力顾及西康建省问题。
“近日改流及从前应行添设郡县之处犹多,己成建省规模……边境乃古康地,其地在西,拟名西康省”。——《代理川滇边务大臣傅嵩秋奏请建设西康省折》
3.民国时期正式建立西康省
年,民国政府统一之后,以前被称之为地区的热河、青海、西康地区,正式改为省。但是由于西南地区局势一直不稳定,并未因此而建立省级建制。
年四川两个军阀刘湘和刘文辉开战争夺四川的控制权,刘文辉不但战败还丢掉了四川省主席的位子。刘文辉带领残部退到西康之后,开始全力经营西康,积极推动建立西康省的准备工作。经过刘文辉的多方奔走,年国民政府正式颁发《西康建省委员会组织条例》,任命刘文辉为西康建省委员会委员长。年在雅安成立建省委员会,年搬到康定,其职责主要是负责西康地区交通开发、资源普查、疆界厘定等任务。
但是由于西康地区经济发展非常落后,国民政府在西康建省委员会的申请下,批准把四川西部的松潘、汶川等二十一县划归西康。完成准备工作后,年的12月1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于年1月1日正式成立西康省。
“查西康建省事宜,前经组委员会从事筹备在案。兹据行政院转报筹备告竣,应着于民国二十八年一月一日成立西康省政府,此令”。
当时的《中央日报》记载对此事进行了详细的报道,确认西康省共有46个县、2个设治局组成,金沙江以东有33县、2设治局,金沙江以西有13县。
4.建国后,撤销西康省设置
年解放军解放西康省后,成立了西康省人民政府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决议“撤销西康省,将西康省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四川省”。年西藏藏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成立后,昌都地区则划归西藏管辖。西康省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5.撤销西康省的原因分析
国民政府建立西康省的主要目的是维持西藏、四川、云南的平衡,随着大西南的解放,四川、西康与云南的军阀势力被相继扫平,西康省的牵制作用也就不复存在,印度独立后直接解除了英国的威胁。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西康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为节约行政成本,正式裁撤西康省,将康定与雅安地区划归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