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地区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真的要上天的川藏铁路到底有多难 [复制链接]

1#
拉萨

文丨西部君

“不是难于上青天,是真的要上天”的川藏铁路,终于迎来实质性进展。

10月10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为全面启动川藏铁路规划定调。标志着这个“早已看准、迟早要建”的史诗级大国工程,已正式全面提上国家议事日程。

川藏铁路到底有多重要,会带来什么好处,为何是此时建,建设难度究竟有多大?这是目前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西部君根据公开资料,对此作一个简单的梳理。

1.剩下的都是大骨头、硬骨头

首先看一下川藏铁路的主要信息:

是国家五条进藏路线之一。(另四条是青藏铁路、滇藏铁路、新藏铁路、甘藏铁路)。起于成都,由成昆铁路彭山站引出,经眉山东坡区-蒲江-雅安-康定-理塘-白玉县-江达县-昌都-八宿县邦达镇、林芝、山南,最终到达到西藏首府拉萨,全线为.39千米。时速等级是低级型快速铁路,设计速度大多为km/h,其中,成都至朝阳湖段设计速度km/h,客货兼运。建成后,将由和谐号CRH5型电力动车组投入运营。届时,从成都、重庆、西安、贵阳等地开行至拉萨的动车组列车仅需10-13个小时。

虽然这次是标志着川藏线规划全面启动,但其实该线路的部分路段建设早就已经开始。

其中,一头一尾的成都至雅安、拉萨至林芝段,前者预计今年年底就将建成,后者也已完成主体工程施工。

所以,剩下的建设任务准确说主要是中间线路——雅安至林芝段的建设。这一段又具体分为雅安-康定段、康定-林芝段,长度分别为.km,.61km。两段全长占总线路的75%。

但线路里程长还只是表面,更关键,这是整个川藏线的大骨头、硬骨头。

2.投资规模是三峡、青藏铁路总和

建川藏铁路具体难在哪?讨论这个问题前,不妨先看下它的投入规模。

至少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出生的中国人来说,他们所经历的最具代表性的超级大国工程,可能就属三峡建设和青藏铁路了。但即便是这两大“世纪工程”,单论投资规模,在川藏铁路面前也只能算是“小兄弟”。

青藏铁路的全长为千米,比川藏铁路还稍长,但投资规模只有亿元;三峡工程,静态投资概算为.66亿元,动态总投资合计.37亿元。

川藏铁路的总投资为亿元,刚好差不多是两者的总和。

当然,这样直接对比,其实是不够准确的。比如,青藏铁路和三峡工程建设时期,国家财力也远没有现在强;另外,物价水平也有较大差异,青藏线路由多段组成,部分线路也早就建设完成,投资规模的统计存在口径差别。

但通过和已建成的超级工程相比,还是足以看出川藏铁路的“含金量”。

3.钱不是最大的问题

说实话,如果仅仅是钱的问题,估计川藏线路建设不会等到今天才全面启动。

青藏铁路的建设创下了多项世界工程纪录,而川藏铁路的建设难度有过之而无不及。

铁路全线要跨越四川盆地、川西高山峡谷、川西高山原区、藏东南横断山区、藏南谷底区等5个地貌单元。据“基建通”,修建川藏铁路首先要克服的难度就是巨大的高差。

感受下其中几段的魔幻:

过理塘,经过米的海子山垭口,在短短14公里内下降米,再沿着河谷继续下降米,来到海拔米的巴塘县,在这里跨过金沙江,进入西藏。接着,又是沿着河谷爬升米,来到海拔近米的芒康县,翻越米的拉乌山、觉巴山,再下降米,到米的如美镇竹卡村,在这里跨过澜沧江。顺着怒澜沧江峡谷的峭壁前行,又要在直线距离不过2公里的地方,爬升米,然后抵达米的觉巴山垭口。接下来经过海拔米的东达山垭口(全线海拔最高点),又下降米,到3米的左贡县。

必须承认,中国这些年铁路工程技术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某种程度上讲,修建青藏铁路在当时所面临的技术挑战,未必比今天修建川藏铁路低。但后者面临的更复杂的乃至可以说是全世界都罕见的地理地貌环境,决定了其修建难度同样是世界级的。

而除了要克服巨大的高差,川藏铁路的特长隧道群也是一大难题。据“基建通”:

川藏铁路全线隧道总长达km,占线路总长的80%,其中雅安至新都桥段多公里线路,隧道总长加一起就有公里。54km的易贡隧道和53km伯舒拉岭隧道,建成后将分别成为世界第二长隧和世界第三长隧。

不难看出,建设这样的超级工程,钱远非是首要的。

4.补上全国铁路网的最大短板

那么,花钱多,难度又大的川藏铁路,为何又是“早已看准、迟早要建”?

对于这一问题,相信多数人都明白,修川藏铁路的意义,大大超越了一般铁路建设背后的经济效益,而更多是国家战略所需。

这方面,西部君就不细讲,只说两点更“微观”的。

青藏线路的开通运行终结了西藏不通旅客列车的历史,其首创意义自不待言。而川藏线路,对于拉近西藏与四川乃至整个中、东部地区的距离,特别是心理距离,仍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一个地区未能通高铁就可能感到“失落”的今天,与西藏联系最紧密的四川,两地的火车距离却还要四十多小时,其中所折射的相对“滞后”感不言而喻。

另外,在全国铁路网规划中,川藏线目前可谓是最大的缺口。川藏线路不开通,中国铁路网的骨架就难言真正搭建完毕。

可以说,修建川藏线,是对中国铁路基础设施最薄弱的一块短板的补齐。所以,是“迟早要建”。

5.大基建提振经济

更现实的考量,投入规模达数千亿、将耗时多年的超级工程,也是提振经济、带来配套产业发展乃至助推就业的王牌选项。

一定程度上说,是当前的经济大背景,加速了川藏线路的全面上马。

抛开线路建成后,从长远角度对于沿线地方发展带来的红利,巨大的建设投资所带来的基建效应也表现在多个方面。

如据经济观察网的梳理:

铁路修建中大宗耗材主要是水泥、钢材等,其中水泥多为就近采购。据机构测算,川藏铁路将带来上千万吨的水泥需求。并且由于西藏水泥产量缺口,此举还将带动诸如青海、甘肃等周围省份龙头水泥企业的业绩。铁路建设和施工涵盖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从挖掘隧道所需要的各种工程器械到铁路建设的配套设施,相关产业链企业都有机会从中受益。

另外,大型工程建设,特别是像川藏铁路这种世界级高难度的工程,也是助力相关领域创新、研发和工艺水平提升不可多得的路径。

小结:

撇开宏观上的战略意义,作为西部地区又一标志性工程,川藏铁路的修建,是“加快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逐步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绕不开的一个焦点,其意义必定是面向未来的。

打个或许不太严谨的比喻,如果说青藏铁路的开通象征着西部大开发的1.0版本,那么,川藏铁路就是要为西部大开发的2.0版本代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