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地区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19岁的红色政权副主席,康巴之花德钦
TUhjnbcbe - 2025/4/10 4:09:00

电影《竞雄女侠·秋瑾》剧照

图文丨一只小卓玛

日期丨.10.25

“执掌乾坤女土司,将军才调绝尘姿;花刀帕首桃花马,不愧名称娘子师。”

民国“鉴湖女侠”秋瑾为纪念明末女将军,民族英雄——秦良玉,曾挥笔写下此诗句。

秦良玉是四川忠县人氏,生前曾为四川土家族女土司,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并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在四川省的甘孜县,还有另一位藏族女土司,可以称得上是近代版的“秦良玉”。她就是被誉为“康巴之花”、“康巴女中三豪杰”之一的德钦汪姆。

德钦汪姆的成长经历

年,德钦汪姆出生于甘孜县孔萨乡,是掌管此地的第八任孔萨土司丹真尼玛的女儿。

德钦汪姆七岁的时候,其父去世,膝下无子,本该由她承袭土司职位,但因过于年幼,祖母拥金康珠再度出任土司,直至病逝。

年,17岁的德钦汪姆正式成为第九代孔萨土司。

年幼丧父,从小便被当成女土司培养,协助祖母管理地方事务,促使她变得既有大丈夫的豪侠之气也不乏女性的细腻温柔。

当地老人回忆称:“她是位性格活泼、口齿伶俐、端庄大方、善于言辞,有着纤细浪漫情怀的姑娘。”

德钦汪姆的思想和生活非常的开明,从小便学会讲一口地道四川口音的汉语,官寨内特制了乒乓球台打乒乓球,买了汽油灯照明,用留声机听唱片,甚至还想装一只无线电收音机倾听外面世界的变化。

德钦汪姆

甘孜地处关外北道之中心,当时藏族地方很少有人吃海鲜,为迎合四方来的商客,她在孔萨官寨收藏了好几大罐虾仁,喂养了许多鸡鸭,高薪聘请几名汉族厨师,以备接待内地商客。

在饥荒的时代,她尽力为甘孜人民施斋,挽救了很多的生命。

德钦汪姆果敢的性格与开明的思想,为她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作出许多影响深远的正确决策埋下了伏笔。

18万斤粮食挽救长征的红军

年10月,在博古与李德等人的错误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在此危机关头,中央红军主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和追击,以毛主席为核心的新一代党中央决定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毛泽东(左)、朱德(右)

红军长征在四川藏区活动时间长达18个月,是红军长征途经地域最广、聚集人数最多、停留时间最长、所处环境最艰险、最早建立少数民族革命政权的地区。

年,朱德、徐向前、刘伯承等人率领长征三大主力之一的红四方面军向四川甘孜进军。

此时,德钦汪姆是甘孜的地方首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地方宗教领袖香根活佛也是她的亲叔叔。

女土司“辖地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土司的。哪怕国民党中央政府想在土司辖地内有所施为,也必须征得土司的同意,否则障碍重重难以实现。”

虽然只有十七岁,但是德钦汪姆在属民心中的地位十分显赫,拥有崇高的声望。

正因为如此,她是国民党中央和四川地方军阀极力笼络的对象。

红四方面军政治部负责人与孔萨女土司德钦汪姆、甘孜寺香根活佛、白利寺格达活佛等土司头人和各大喇嘛活佛取得联系,明确宣告了红军“灭蒋兴藏”、北上抗日的方针,得到了女土司和各宗教领袖的响应。

长征红军在甘孜宣传北上抗日思想

德钦汪姆与地方宗教领袖紧急磋商,并毅然作出两项重要决定:一是不参与国民党倡导和推动的围剿红军的活动;二是积极与红军联系,全力支援红军长征。

为帮助困境中的红军,德钦汪姆主动带头,将自家窖藏的18万斤粮食全部捐献给红军。

在格达活佛的主持下,白利寺也两次支援红军余斤粮食,这对仅有余名僧人的白利寺来说,可谓是倾囊相助。

康藏地区地处高寒,全年无霜期只有几十天,唯一的农作物就是青稞,且产量极低。最好的年成里,人均年产量不过斤。

虽然条件如此艰苦,通过德钦汪姆的号召与红军的政策感召,甘孜全县总共支援红军粮食万石,牦牛余头、马数10匹,另有多名藏族热血青年决定参加红军,北上抗日。

甘孜人民送子参军

年春耕以后,由于许多贫苦牧民,把自己仅有的粮食也送给了红军,食物越来越短缺,以至断绝。军民吃榆树皮、酸酸草根、生梨疙瘩为生。

虽然如此,甘孜藏区的群众仍然每天打野菜送给红军,用行动深刻地诠释着什么叫:“最后一粒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块布送去做军装,最后一个儿送去上战场,最后的老棉袄盖在担架上。”

为进一步解决红军的温饱问题,甘孜藏族人民和红军一起捻毛线,织毛线衣、毛袜子,缝皮背心,赶制御寒衣物支援红军北上;还教红军识别可食用的野菜、可用的草药。

在甘孜驻留期间,红四方面军不仅解决了自己需要的大部分御寒物资,还给红二、六军团的战友们织了2万多件羊毛衣裤。

甘孜军民一家亲

如果没有这些开明的藏区穷苦百姓、地方首领、宗教领袖的全力支援,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的路途无疑会更加艰难和困苦。

年,红四方面军在甘孜县建立了第一个少数民族红色政权——苏维埃博巴政府。政府机构设在孔萨官寨内,德钦汪姆当选为波巴政府副主席。

朱德、刘伯承等人与格达活佛会面,开展工作也主要集中在此地。

苏维埃博巴政府成立后不久,红二、六军团也相继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即红军长征中著名的“甘孜会师”。

甘孜百姓为红军支援粮食

红军胜利会师后,随即继续北上。

此时,国民党对曾经帮助过红军的僧俗群众进行大肆残害与清算。

“朱德与五世格达活佛纪念馆”的记载如下:

“不少藏族同胞为保护留下来的红军伤员,惨遭反动派杀害。博巴政府成员、支援过红军的积极分子和给红军当过通司(翻译)、向导的革命群众无一幸免,仅甘孜城内,三天就被国民党和反动头人杀害了40余人。

这些豺狼对革命群众采取种种灭绝人性的暴行,从皮鞭抽打、夹十指、抽足筋到乱刀砍死、背石投河,乃至装皮口袋、活剐等酷刑无所不用,不少家庭被弄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县博巴政府副主席达娃洛仁在掩护部队转移时被抓住,在雅砻江边被敌人一刀一刀地活活剐死。反动头人模古还不罢休,又指使人杀害了他的母亲、奸污了他的妹妹,其妹在安葬完母亲后,被迫逃离他乡至今渺无音讯。”

朱德与格达活佛纪念馆

面对如此困难残酷局面,德钦汪姆仍竭力对红军的伤病人员和民众给予保护和照顾。

她请格达活佛宽心,并表示将利用自己家族的特殊地位,与国民党当局周旋,阻止他们迫害红军伤病员,把红军转移到自己的农庄、牧场,以及与她关系较好的土司头人的牧场。

追求自由婚姻流亡八年

德钦汪姆继任孔萨土司期间,民国中央政府、四川“西康王”刘文辉集团、青海军阀马步芳集团等各大势力都对她非常看重,试图通过各种方式对她加以控制和影响。

作为在当地拥有很大权力的女土司,本来婚姻大事可以自己做主,但由于她身份特殊,婚嫁却成很大的难题。

当时,民国第二十四军长刘文辉是西康省主席,主政西康省长达十余年之久,人称“西康王”。

“西康王”刘文辉

刘文辉怕她与别人联姻,将来与其他势力联合引起地方政局动荡,所以要求她在选择配偶时,必须首先得到自己的批准,否则不得结婚。

为加深和孔萨家族的关系,刘文辉自行决定认德钦汪姆为义女,并积极在部将中物色人选,为女土司择婿。

最初甘孜驻军杨泽贤积极追求女土司,其他人也从中极力说合,希望促成这门婚事。

刘文辉甚至表态:“如德钦汪姆不中意杨,可在其党政军的下属官员中任意挑选,择为婚配。”但是德钦汪姆迟迟没有答应。

年,九世班禅大师回藏受阻,悲愤交加之际,身染重病,于同年12月1日于青海玉树圆寂,享年55岁。

九世班禅大师

班禅大师圆寂后,班禅行辕依然回藏无望,便决定暂时迁移康定。

行抵甘孜时,受到当地僧俗的迎接和挽留,班禅行辕便决定暂留甘孜,九世班禅佛柩停放甘孜寺。

不久之后,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戴季陶率随员来到甘孜,代表中央政府公祭班禅。

此时,二十岁的德钦汪姆,正值风华正茂,同戴季陶对话使用流利的汉语,谈吐大方,彬彬有礼。

国民党元老戴季陶

事后有人问戴对德钦汪姆的印象如何,戴答:可算是边塞的一朵鲜花,藏家的一位才女。问者说:院长何不把她收作干女儿。戴答:这事可以考虑,等把祭礼完成后再说。祭奠过后,戴就正式把女土司收为义女。

其实,戴季陶此次除了代表国家祭奠班禅的公开任务外,还肩负着替蒋介石联系和培植西康地方势力,安插亲信伺机搞倒刘文辉的秘密使命。

在班禅行辕滞留甘孜期间,德钦汪姆爱上了班禅的卫队长益西多吉。

当时,二十二岁的益西多吉,因自己卑微的出身而对这段感情有所顾虑。

德钦汪姆(左)、孔萨益多(原名益西多吉,右)

德钦汪姆没有门第和等级的观念,仍坚持以自己的爱情为出发点,不顾各势力集团的反对,主动向贫民出身的益西多吉道出爱慕之情。

她意志坚定地对益西多吉说:“你应该知道我的性格,看准的事情,我不会轻易改变。我爱上了你,就决心嫁给你,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怎么阻拦。除非死别,活着就不分离。”

不久之后,德钦旺姆委托叔叔香根活佛到班禅行辕提亲。

刘文辉得知这一消息后,担心班禅行辕的官员与土司联姻,会危及他在康北的利益,因此竭力反对。

年秋,孔萨土司下属大小头人齐聚官寨,庆贺女土司的婚礼。

孔萨官寨(现被毁)

突然,甘孜县长章家麟率一营兵力包围了官寨,缴械官寨内所有人员的枪枝,将祝婚的人员全部遣押出寨,仅把德钦汪姆扣押软禁在官寨内。

后来,县政府宣布:德钦旺姆婚姻大事没有出具正式报告,更未得到批准,因此扣押期为一年,并交出土司权力和印章,罚银两千品。

德钦汪姆被军阀拘禁期间,她的叔叔香根活佛及其属民们,在无比愤怒之下聚集了三千多人,向刘部团部、县政府和孔萨官寨发起武装进攻。

二人相遇时的照片

益西多吉为拯救自己被囚禁的爱人,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经过数天激战,团长和县长投降,德钦汪姆终于被救。

不久之后,刘文辉集结部队进行大规模反攻。面对川军正规部队的进攻,有限的当地武装不堪一击,只好连夜抬着班禅佛柩转移到青海玉树。

半个月后,益西多吉和德钦汪姆历尽劫难,在玉树地区的称多县举行婚礼。益西多吉承袭土司封号,更名孔萨益多。

孔萨夫妇与儿女

婚后,孔萨夫妇先后在玉树、西宁等地像普通夫妻一样,甜蜜又苦涩地度过了长达八年的飘泊流亡生活,并养育了五个孩子。

为了追求自由的婚姻,她从一位高贵的土司沦为无家可归的流浪人,经历了无数的坎坷和痛苦。虽然如此,夫妻二人始终坚守着高尚的爱国主义气节。

为西藏解放战争提供后勤

年秋,在德钦汪姆的舅舅降央庆泽活佛的斡旋下,蒋介石亲自进行干涉,最终得到刘文辉的首肯,孔萨夫妇带着子女回到离居8年的甘孜。

年解放以后,德钦汪姆与丈夫积极投入到西康省藏族自治区最重要的任务当中,即支援解放军进军西藏、解放西藏。

也许是多年的漂泊生活严重损害了她的健康,重返故乡仅三载,德钦汪姆就在三十四岁的大好年华撒手人寰。

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年,德钦汪姆迎来了当年的老朋友——曾经的中国工农红军,如今的中央解放军。

昌都战役老照片,邓小平(右),阿沛(左)

年,解放西藏的昌都战役开始前,人民解放军第18军前方司令部,就驻在孔萨土司官寨。

德钦汪姆也一如既往,积极配合解放军,光是为运输作战物资就投入了上万头牦牛,为这场解放大陆的最后一战打下了坚实基础。

特别是年底,由于部队的运输未能跟上,进驻甘孜的人民解放军先遣部队三千余人面临断粮的严重威胁。

在这危难时刻,孔萨土司德钦汪姆向解放军伸出援助之手,先后给部队筹措了33万斤存粮,还有柴草、牛羊、酥油等物品,对于缓解部队的粮荒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牦牛运输队为先遣部队运送物资(老照片)

可以说,这个年轻的康巴女土司,一个人支撑起了西藏解放战争的后勤。

年,女土司德钦汪姆逝世。据说她死去的那一天,甘孜的天空出现了绚丽的彩虹。

此后,她的丈夫孔萨益多一直单身,终生没有再娶。

孔萨益多同样拥有传奇的一生,他积极参加民主革命,亲身投入到废除土司制度的伟大斗争,经过民主改革运动的洗礼,然后又满腔热情地参加藏族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

年的最后一天,子孙满堂的孔萨益多老爷爷在成都逝世,享年96岁。

孔萨益多:心系雪域不了情

回顾德钦汪姆的一生,她虽然出身旧贵族家庭,但是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新中国的崛起,作出了不朽的功绩。

电视剧《走向共和》中,李鸿章对梁启超说:“卓如啊,一代人只能干一代人的事情!”

在那个伟大年代,孔萨夫妇与所有革命先烈一起,为中国人民“走向共和”作出了自己能做出的最大贡献。

——THEEND——

如果喜欢别忘点个哦

或者也可或

欢迎或

转载其他地方,请标明出处,并联系卓玛,取得同意!谢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19岁的红色政权副主席,康巴之花德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