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地区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70年前进藏有多难拆散汽车光腿渡河,每
TUhjnbcbe - 2025/4/18 20:29:00
关爱白癜风健康惠民活动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40414/t5oft8k.html

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

从此翻开历史崭新的一页

这是一段铭刻在雪山

流淌在长河中的西藏史诗

当温暖的阳光照耀雪域高原

古老的大地焕发蓬勃生机

我们一同走进藏民的生活

记录这段不容忘却的历史

1

爬冰卧雪,挑战极限

年3月7日,第18军在四川乐山举行了进军西藏誓师大会,军长张国华带领全体官兵宣读进军西藏的誓词:

环境越艰苦,我们越团结;

不叫苦,不埋怨,大家想办法,战胜一切困难!

▲第十八军进藏誓师大会

全军很快作好了进军西藏的心理准备,但摆在第18军面前的,还有许多其它挑战,包括准备粮食、被服、药品还有军械装备等各类军需;但是最大的问题还是道路。

自古以来,通向西藏的道路是“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当时公路仅通车到雅安,不仅军队难以进入,粮草也难以供应。爬冰卧雪,都要靠走。

3月29日,向西藏进军的序幕拉开了。军副政委王其梅、第二参谋长李觉率前进指挥所及北路先遣队,先遣部队由乐山出发,爬雪山、趟冰河、过草地,走了多里。

在雅安经过短暂休整后,先遣部队兵分两路。前进指挥所继续向康定进发。雅安至康定途中,要经过大小十几座桥梁。有的桥就是几根铁索上面铺木板的铁索桥,行走时左右摇晃,上下摆动,让人头晕目眩。有的桥载重有限,部队通过时人和人之间需要拉大距离,骡马要卸载,所有物资全部都要由战士涉水扛过去。加上这时高原已经开始下雨,经常是雨雪交加。

▲解放军负重渡河,为了便于涉水脱掉棉裤

与此同时,北路先遣队的遭遇就更是让人唏嘘不已。雅安到甘孜有多公里,先遣队一共跋涉了24天。雅安出发时,根据骡马驮运和人员的背负能力,先遣队共携带了20天的食粮。为了确保这点粮食能吃到目的地,他们只好加大每天的行军行程。在变化无常的天气中,高山空气稀薄的严酷条件下,一天负重急行五六十公里,可以说战士们每走一步,都已经是在挑战人的生理极限。

▲解放军越雪山

但即便是这样,先遣队仍未彻底摆脱缺粮断炊的困境。

率领北路先遣队的是52师师长吴忠,不得不动员部队从5月1日起每人每天只吃一斤粮。而为了尊重藏族民众的风俗习惯,先遣部队还停止了唯一能补充粮食不足的捕鼠雀活动。

2

金珠玛米谢谢你

在西藏,“金珠”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它在藏语里是解放的意思,而“金珠玛米”指的就是解放军。70年前,“金珠”这个藏语词汇,伴随着解放军的足迹,传遍了雪域高原。

不过,一段时期内,当地百姓对于解放军进入西藏是不理解的。在这种条件下,先遣部队开始展开军民团结的一系列工作。

▲解放军与藏民交流

张国华经过和有关人员以及专家的讨论,早早制定了一个30条的《进军守则》,内容包括尊重藏胞宗教信仰,不得在寺庙附近捕鱼、打猎;与藏族同胞接触,要以诚相待,不可问谁是谁的老婆;藏族敬茶敬酒、请吃东西,应双手去接,要少吃一点,碗里要剩一点,以示礼貌等等。

部队在行军途要注意保护经幡、玛尼堆,宁可风餐露宿也不住喇嘛寺庙;藏民说这座山是“神山”,那么部队就到别的山上去砍柴;藏民说那是他们放牧的草场,部队就把军马拉到另外的地方放牧;在驻地,部队官兵为房东背水、扫地、劈柴,免费为藏民看病。

进藏部队严格执行民族政策和《进军守则》,得到了当地藏民及活佛的认可,后来在藏民当中又流传着这样一首新的民歌:

哈达不要多,只要一条洁白的就好;

朋友不要多,只要一个解放军就好。

3

上天入地,排除万难

与此同时,中央军委紧急抽调6架运输机,想方设法解决先遣部队的物资和给养问题。

然而,这是一条“死亡航线”——航线途经高山雪峰、峡谷丛林、气候恶劣,再加上没有航图,没有气象、通信、导航、雷达保障,飞机一旦出现机械故障,随时面临坠毁和撞山的危险。

▲空投物资

空运队在经历了十余次试航失败后,终于在年5月7日,突破“空中禁区”,在甘孜成功的投下袋大米。但是这袋大米只有约多斤,对于在甘孜的先遣部队来说只是杯水车薪,按供应标准尚不足一日之需。

5月13日,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命令:原支援司令部和工程兵司令部合并成统一的支援司令部,张国华兼任司令员和政委;辎重团和汽车团采取接力运输的办法,抢运粮食等物资,全力保障进藏部队的供应。

一时间,川康公路上车轮滚滚。

铁索桥上不能通过载重汽车,战士们就把车拆开来,装在橡皮船上,冒着汹涌的急流,顽强地渡过去,大渡河宽公尺,每秒钟水流速度8公尺,我们的英雄们冒着危险,在大渡河上又一次创造了历史的奇迹。

▲解放军拆解汽车渡河

随着汽车兵车轮向西进发的同时,工程兵也在夜以继日地筑路、架桥。5月19号三个工兵团被补充到筑路大军中,5月下旬,、两个团也加入了修路工程中,他们得到的都是同一个命令,克服一切困难,不惜任何代价抢修公路。

修路的第一道关,就是雀儿山。那个时候修路的工人、部队没有什么现代化的工具,主要靠什么呢?钢钎、大锤、十字镐、洋锹、扁担、炸药,主要就靠这么几样。

8月26号,雅江到甘孜的公路,在上万名官兵全力抢修下,全线贯通。

随着公路一天天向西拓展,解放军也开始渐次推进。其中由53师团组成的南路先遣队,在副政委苗丕一的率领下,经过20多天的艰苦行军,于8月2号抵达了预定目标巴塘。

而为了保证进军西藏的万无一失,刘伯承、邓小平在年1月18号时就向毛泽东建议,由18军从川康进军西藏的同时,再由青海、新疆、云南各派一支部队作向心进军的部署。毛泽东同意了他们的建议。

这时青海、新疆、云南各路入藏部队,经过长途跋涉也相继进入了预定集结地域。其中14军团先遣营7月12号抵达迪庆;第1军骑兵支队7月24号进抵玉树;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先遣连8月29号到达了阿里地区。

年10月1日,这个使人兴奋的日子来到了,进藏部队的勇士们,在遥远的康藏草原上,欢庆祖国的第一个国庆节,在庆祝大会上,部队首长号召,突破金沙江,解放昌都,作为对祖国国庆的献礼。

昌都战役是人民解放军解放大陆的最后一战。战役结束后,按原定部署,除了留下52师及军炮兵营在昌都地区外,其余部队全部后撤,以解决补给困难。

敬请观看本周凤凰大视野

《西藏,跨越70年的相见》

编辑:栗唯

1
查看完整版本: 70年前进藏有多难拆散汽车光腿渡河,每